top of page

精神健康

青少年癌症患者面臨著獨特的挑戰。確診患癌後,他們的生活規劃必會受影響。年輕患者不單單要面對身體的變化和治療的副作用,更需要面對各種情緒的困擾。踏入康復的路程時,他們更面臨著重新踏入社會的精神壓力。沒有適當的調整和處理,這些情緒可能會導致精神健康出現問題。

 

在癌症患者當中,最常出現三種精神問題,包括「心理痛苦」、「焦慮」和「憂鬱」。這問題有不少舒緩的方法。但若對日常生活導致有影響,年輕患者應該尋求相應的心理治療,如心理輔導、藥物治療等。

 

心理痛苦

「心理痛苦」(Distress)是三種是癌症患者最常見的精神問題之一。癌症的診斷和治療都會帶給年輕患者各種的心理壓力,他們生命中本來已經面對著種種難關,由社交、工作、家庭到個人發展等。而癌症會給他們帶來更重的心理負擔,從癌症確診、治療的過程到踏入康復的路程都會使患者進入種種的心理難關。

 

面對癌症的診斷,年輕患者可能會遇到以下的情緒:

  • 衝擊和否認:年輕癌症的診斷通常都是突如其來,對患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有些患者會發現很難接受現實,甚至會否認診斷。

  • 恐懼和恐慌:患者可能會感到恐懼,因為他們需要面對治療的不確定性,以及身體和生活的變化。此外,對某些年輕患者,面對死亡也可能會引起極大的恐懼。

  • 憤怒:患者的憤怒可能是針對自己、命運或其他因素。有些患者也可能會懷疑或責怪自己是否做錯事,而導致年輕年紀患上癌症。

  • 悲傷和沮喪:面對著身體改變、手術疤痕、治療副作用等,都可能會引起患者悲傷和沮喪的情緒。工作、學業和人生規劃也會受到大大的影響,患者會需要時間適應這些變化。

焦慮

焦慮的感覺為緊張、害怕等,是與生俱來的正常情緒反應。恰當的焦慮是非常普遍,特別在面對病患和危機的時候。可是,在危機過去的時候,依然處於一個持續擔心的狀況,患者就可能患上焦慮症(Anxiety)。

 

在出現焦慮的時候,患者會有以下的症狀:

  • 心跳加速、肌肉繃緊、呼吸加速等

  • 不能控制或停止的憂慮

  • 逃避問題、不能集中

  • 發抖

  • 長期處於繃緊的狀況

  • 焦躁不安

  • 很容易發脾氣或憤怒

 

焦慮的情緒在青少年癌症患者相當常見,但若這些情緒出現頻密,甚至影響日常生活,患者就需要尋求適當的心理治療。部分患者即使有以上焦慮的症狀,他們有可能會否認這些情緒。反而,接受自己的不安和壓力,適當的心理輔導能夠幫助患者舒緩焦慮。

 

驚恐發作

驚恐症是焦慮症的一種,患者會時出現「驚恐發作」,即在沒有特殊恐懼處境下,突然出現突如其來恐懼的感覺,在短短的時間內感到非常恐慌,甚至感到死亡威脅。驚恐發作的症狀包括:

  • 極端焦慮及恐懼

  • 心跳加速

  • 呼吸困難或喘氣

  • 頭暈目眩

  • 全身發抖

  • 冒冷汗

 

驚恐發作一般持續10至20分鐘。如果驚恐發作的頻率很高,請立刻尋求心理治療。

 

舒緩焦慮的方法

患者可以嘗試以下的方法舒緩焦慮:

  • 和信任的人傾訴,多分享自己的情緒和顧慮;

  • 嘗試呼吸練習,輕輕從鼻孔吸入空氣,再緩緩地從嘴巴呼出,有助減慢心跳和放鬆肌肉;

  • 嘗試轉移焦點,留意身邊的事物,眼前的水杯、相片等,觀察他們的細節、顏色、氣味和聲音;

  • 聽輕鬆或自己喜歡的音樂,可以讓內心平靜下來,也可以聆聽冥想的音樂;

  • 嘗試安慰自己,明白到自己現在的情緒是焦慮引起的,自己現在並沒有任何生命威脅,這些情緒只是短暫存在

  • 做運動,能夠減低焦慮和「驚恐發作」,出外散步或跑步能夠給自己思考的空間。如果不能戶外運動,可以嘗試做簡單的拉筋,舒緩神經。

  • 寫日記能夠幫助紀錄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有助察覺焦慮當中的規律和成因,有助讓思緒清晰、壓力減低等。也可以紀錄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在需要是鼓勵自己。

  • 互補治療如瑜珈、冥想、芳香療法、按摩等都是以下有效減低焦慮的方法。這些方法能夠減低幫助放鬆,改善睡眠質素,減低焦慮造成的影響。

  • 參加互助小組,也可以和同路人分享和傾訴,讓你知道自己並不是孤身作戰。

 

憂鬱

癌症會導致難過和傷心的情緒,但若低落的情緒持續出現,可能經歷的是憂鬱症(Depression)。

 

憂鬱症的症狀如下:

  • 大部分時間都情緒低落、或者感到空虛、絕望;

  • 會對事物、活動失去興趣;

  • 不想和任何人接觸;

  • 很容易疲倦、無精打采;

  • 思考能力或及集中力下降;

  • 食欲不振,出現暴食情況,體重驟降/驟升

  • 很難入睡、失眠

  • 感覺過分內疚、自責或感覺沒有人喜歡自己

  • 有反覆死亡、自殺念頭,寫遺書或把自己喜愛的武將送給別人

 

如果有以上的情況,影響日常生活、學業或社交活動,請考慮尋求專業協助。憂鬱症的只要治療方式分別為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及合併治療。

 

預防憂鬱症

  • 接受情緒低落、傷心的情緒是正常;

  • 建立健康均衡的生活習慣,每天有充足、優質的休息和睡眠時間,每星期有適當運動。若癌症治療或痛楚導致睡眠影響,可以跟醫生查詢有助睡眠的方法;

  • 多和信任的家人、親友和朋友傾訴,分享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如果不想和他人分享,也可以選擇使用寫日記的方法抒發情緒;

  • 在相應的媒體了解有關憂鬱情緒的治療,增加自己對情緒管理的認識和學習解決的方法。

癌症復發恐懼

癌症復發恐懼(Fear of recurrence)是不少康復者會遇到的問題。適當的恐懼可以促使康復者改善生活習慣,但嚴重則會構成許多心理問題。擔心癌症復發通常在治療完成後一年內最強烈,但隨著時間過去,會逐漸改善。癌症復發恐懼是高度和持續的顧慮和擔憂,這會對康復者的日常生活有下的影響:

  • 對身體症狀或不適過敏;

  • 經常求診、要求醫生進行其他身體檢查;

  • 經常上網瀏覽有關癌症的資料;

  • 過度控制自己的飲食或生活習慣;

  • 購買過量的維他命和保健。

 

2023年美國大學研究發現,癌症康復者當中有59%有中度、19%有嚴重的癌症復發恐懼。這不僅出現在康復者身上,他們的照顧者也有50%出現癌症復發恐懼。數據也顯示,在2019冠狀病毒病下的癌症患者出現癌症復發恐懼的比率提升到86%。癌症復發恐懼最常出現在年輕人和女性,而癌症的嚴重性和治療時間也會導致更嚴重的癌症復發恐懼。

 

青少年癌症和癌症復發恐懼

其中青少年和年輕人癌症當中有高達85%康復者有癌症復發恐懼,相比成年人的59%。在年輕癌症患者當中,有59%患上嚴重的復發恐懼,對生活造成深遠影響。專家推斷年輕患者有更高復發恐懼的原因包括:較高的心理壓力、較低的心理韌性、對未來的憂慮(e.g. 組織家庭、事業發展等…)以及認為年輕少會患癌的認知。

 

怎麼面對癌症復發恐懼

香港大學賽馬會癌症綜合關護中心在2022年出了一份有關癌症復發恐懼的報導,由兩位臨床心理學家提出面對癌症復發恐懼的三個方法。

  1. 康復者要對復發的機率有合理的認知,可以詢問主診醫生;

  2. 要留意自己的健康,改善生活習慣,需要時向相關資源組織尋求幫助;

  3. 學習了解自己的情緒,嘗試學習怎樣與焦慮和恐懼生活,把焦點放在身體以外,每天做一些自己喜悅和有成就感的活動。

挑戰與現況

青少年和年輕人癌症患者面對著獨特的心理挑戰,他們處於人生關鍵時刻,他們追求自己人生道路和夢想,探索教育或職業計畫,或獨自探索世界。年輕患者得到癌症診斷後,必須暫停各種人生規劃,如上大學、開始職業生涯、組織家庭或實現經濟獨立等。

 

在治療的過程中,年輕患者面對自我形象的改變。多數癌症治療會對患者身體造成改變,如掉頭髮、體重增減、疤痕、失去器官(性器官、乳房)、疲勞等。這些副作用會特別影響本來充滿力量的年輕人,也會大大影響他們的社交能力。在化療和電療期間,患者的免疫力會變差,而必須暫停社交活動保護自己。看著自己同輩繼續與參與聚會、約會、上班,很容易導致年輕患者有自卑、自責、悲傷和憤怒等情緒。

 

此外,許多年輕患者對未來會感到不安和不確定,也體會到死亡比想像接近自己。這些話題並不常出現在年輕人對話當中中,部分患者會發現自己沒有傾訴的對象。面對著生活不再一樣的醒悟,年輕患者也可能會對生命有全新的看法,如發現生命的寶貴和得到新的生命意義等。

 

這些改變和領悟可能會引起恐懼、恐慌、悲傷、焦慮等的負面情緒,也可能引起感恩、平靜等的正面情緒。

 

年輕患者缺乏心理支援

在2021年,英國青少年癌症基金會研究指出,超過一半的年輕癌症患者覺得自己的心理健康非常差(17%)和差(35%)。有57%的患者曾經覺得自己需要專業心理輔導,而其中的(20%)並沒有尋求。現今,香港還沒有相關的研究,但由此可見,年輕癌症患者的心理需要並不可以忽視。[6]

 

年輕癌症康復者面臨著高風險的精神問題

在2023年,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最新研究發現,年輕癌症康復者面臨著長遠的精神影響。現今醫學倡明,年輕癌症患者的存活率相當高,可是他們所經歷的創傷對精神健康造成巨大的影響。報告指出,曾患癌的兒童、青少年和年輕患者當中,相比同年齡層的年輕人,有57%較大機會患上憂鬱症、29%較大機會患上焦慮症及56%較大機會患上思覺失調。其中30歲和25歲的康復者有最高患上憂鬱和焦慮的風險。另外,15歲至19歲的患者有增加自殺的風險。

 

報告指出,年輕患者通常在治療期間經歷嚴重短暫的焦慮症,治療完成後便會自然減輕。而患者的憂鬱症在治療後形成。學者推斷這是因為部分患者隨著年齡增長,才能處理治療期間的創傷,反而最終形成憂鬱症。

 

有學者分析,年輕康復者面臨高風險的精神問題的成因是因為他們面對著不少的悲傷。不僅僅面對生命縮短的悲傷,癌症診斷使不少年輕人失去身體能力、追求職業的選擇、參與娛樂活動或運動的能力。學者建議,社會應該提供以技能為中心的輔導計畫,傳授如何「管理壓力、設定目標、重新建構經驗和學習感恩時刻的工具。」

 

相關網站:

 

癌症心理支援

在香港有數個癌症機構有癌症心理支援,其中包括香港綜合腫瘤中心、香港癌症基金會和香港防癌會。只有少部分的機構有服務癌症康復者。在公立醫院也是甚少有支援康復者的心理服務,也缺乏對於癌症復發恐懼的資訊和教育。現存的的資料如下

 

  • 香港癌症基金會(HKCF)的心理支援由專業關顧團隊組成,設有專業輔導、癌症適應課程、心理治療小組及生命教育。患者與家人面對疾病,難免會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透過心理諮詢和輔務,希望會舒緩患者與其家人的心理健康。癌症基金會的心理教育、成長及癌症適應課程能為患者釋除身體護理的疑問,助他們改善自己的身體與心理健康。通過不同方面的心理支援,望能幫助癌症病人及其家屬共同走過抗癌之路。[7]

  •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HKIOC)與香港港安腫瘤中心(HKAOC)推出「好.在」癌症病人支援計劃,當中有臨床心理學家支援,甚至紓緩按摩護理。除了為癌症病人及其家屬減輕心理上困擾,幫助他們解開心結,建立正面的人生觀外,紓緩按摩亦可減輕他們的焦慮、心理壓力或失眠等等[8]。香港防癌會(HKACS)的賽馬會「攜手同行」癌症患者支援計劃也會提到個人化、全方位支援。透過提供情緒輔導及諮詢,或適合患者的康復課程如身心靈、表達藝術、預期哀傷等等,讓患者及照顧者得到心理上的支援。[9]

  • 除了針對癌症病人的心理支援外,現時社會亦有其他為大眾提供支援的機構,好像是香港紅十字會、明愛家庭服務或陪我講(Shall We Talk)等等。

 

癌症病人及照顧者除了面對生理健康上的轉變,心理健康的問題也不容忽視。社會上雖有這些支援給予他們緩助,但對青年人癌症病人卻是少之又少。

 

青少年癌症康復者所面對的問題和憂慮有別與中高齡康復者,由確診至治療帶來的不止是疾病的痛苦,還有人生或事業時突然叫停的恐懼和壓力,他們所需要的心理支援不容忽視,康復後要走的路漫長,生涯規劃也可能有別於患病之前。

 

Reference

bottom of page